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顺利建成并平稳实施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则咨询委员会
2007年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2007年2月26日·伦敦)
2007-11-16 08:31
尊敬的同事们:
很高兴再次来到伦敦,与各位新朋老友聚首,共商会计国际趋同问题。借此机会,我谈以下几点情况与建议:
一、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成并平稳实施
1884年的华盛顿国际子午线会议上,统一了世界各国的时间标准,这使得距离我们不远的格林威治天文台闻名天下,因而它的时间和经度定位,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坚实的基础。与此类似,建设和实施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作为大家共同的标准、基点、平台,这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和国际经贸合作发展态势的必然要求。
中国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一贯大力支持积极推动会计国际趋同,并积极付诸实际行动。去年以来又有以下三项重大举措:
(一)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上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2月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10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较为科学、规范、完整地构建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最显著特征是: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又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广泛讲解新准则的理念和方法。中国财政部组织了面向140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财会人员;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相关监管部门和会计学术界人员的系统性、多层次的系列培训,使新准则的理念、方法得到广泛普及,为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认真做好了新准则实施前的过渡准备工作。新准则的实施涉及资本市场和监管机构、注册会计师、企业以及投资者等诸多方面,需要认真组织,统筹协调。通过实地调研和测试,我们制定了做好新旧准则转换的相关规定,会同有关监管部门,相应修改了监管规则,对注册会计师按照新准则进行审计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或明确要求等等,以确保新旧准则过渡时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今年1月1日新准则在中国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目前,资本市场反映平稳,境内外投资者反映良好,得到了有关方面普遍认可和赞赏,认为新准则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二、推进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初步经验与体会
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和实施是中国会计界、资本市场建设乃至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回顾做这件事情的前后工作过程,我们有以下三点初步经验和体会:
(一)顺势则事成。我们选择在近几年建设实施新准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快,中国的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要抢抓机遇;二是中国的WTO过渡期2006年底结束,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中国企业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舞台;三是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处于又好又快的发展期;四是中国企业管理层的开放意识和国际化观念进一步增强,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正是基于对国内外环境的全面评估和准确把握,我们顺时应势,在企业与资本市场承受度处于合理状态的情形下,建成并开始实施了新准则。
(二)统筹则事稳。对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而言,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不仅是会计政策的变化,也是对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计及审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挑战。为此,在制定会计准则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审计准则,启动并完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定工作,加大了对会计、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几大体系间的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确保了新准则体系的顺利建成并平稳实施。
(三)监管则事优。准则体系的建成只表明我们的工作完成了一小半,准则的成功实施才是更重要的一大半。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涉及到市场监管、业绩评价、税赋分配等许多方面,中国有关监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与财政部积极紧密合作,及时并大力协调了监管政策、监管范围,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合力监管体系,确保了新旧准则过渡期的平稳,并为今后新准则的逐步推开积累了经验。
三、进一步深化准则实施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中国新准则的实施才刚刚开始,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一套新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如同孕育一个婴儿一般。怀孕期间,历尽甘苦,同时也满怀各种美好期盼。一朝分娩,万般心愿皆成现实,婴儿格外强健。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尽管都会补充营养,帮助锻炼,悉心教育,但孩子仍难免会感冒、会发烧、甚至会跌伤。然而,越是经历风雨,婴儿越将茁壮成长。阳光总在风雨后,山花烂漫般微笑的幼童,必将成长为龙腾虎跃的青年。为此,不管今后工作中会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将充满信心且坚定不移地巩固、发展和扩大新准则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件事情:
(一)密切关注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各种问题。中国财政部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密切跟踪上市公司执行准则的情况,及时研究新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尽可能快地提出解决意见,以解释公告形式予以发布。同时对不严格遵循准则的上市公司和有关人员,将会同有关监管部门一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树人为本,继续强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新会计准则有效实施需要一大批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职业操守和广阔国际视野的会计审计人才。为此,我们将强化从2005年实施的全国会计审计领军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通过政府引导和资助以及与国际会计组织合作,用不太长的时间全力打造千名左右的领军型高端人才;同时,中国财政部将积极推动各省、各行业、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强化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深化会计国际趋同,推进等效认可。我们将持续跟踪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既保持与之适应协调,又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沟通、协调,积极促进会计准则等效认可工作,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推进会计国际趋同成效卓著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特别赞赏:
一是坚持了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理念,并制定出了高水平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二是形成了规范有效并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三是采取了务实开放和双向努力的国际趋同战略,其中对关联方披露准则吸纳中国建议进行修改的做法便是典型事例。经过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欧盟、北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等地区的趋同工作,确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世界标准制定组织中的权威地位。
五、对进一步发挥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和理事会作用的几点建议
我很高兴地看到,去年2月会议上我提出的实行双向趋同,以及加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趋同的协调力度等两项建议都得到了很好的采纳和实施。因此,除建议继续这两方面的努力之外,作为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委员,我再提出三点建议,供大家商讨:
(一)积极发挥在促进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认可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之趋同,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里程碑式的成果,但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准则趋同的国家或地区间能够达成等效认可,不仅会大大降低财务信息的编制成本和审计成本,更重要的是会提高各国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和国际趋同工作的积极性;反之,如果不能实现等效认可,已趋同国家和将趋同国家都会对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打上不同程度的折扣,进而将影响推进趋同的动力。因此,希望咨询委员会和理事会能在这方面积极发挥建设性、开创性、协调性推动作用。
(二)研究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间的趋同问题。尽管会计是会计的事情、审计是审计的事情,两者间存在着很多很复杂的关联。现在我们对此研究不够,更重视不够。比如,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如何使财务报告更简明易懂的问题,以及财务报告简明易懂后审计如何跟进以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信的问题。因此要把两大准则体系的制定完善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至少考虑彼此间的互补与相依的关系,使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相得益彰,彼此促进。这样,就可以把过程留给专业人士,把过程真实、可靠性的监督也留给专业人士,把简明易懂但又非常可信的结果提供给投资者和各利益相关者。同时,我建议努力推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了解与应用。会计准则不仅是沟通企业与投资者的语言,也是对企业进行市场约束的工具。因此仅有公司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理解和掌握国际准则是不够的,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及其监管机构也应了解和应用国际准则的原则和理念,这才能够更好发挥准则国际趋同的作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运用。
(三)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财务报告的需求与供给。例如以XBRL为代表的互动式提供财务报表,给投资者提供了可自行加工、验证的实时财务信息,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节约了编制者的成本,但同时也对可靠性等传统的财务会计概念以及财务报表格式和内容等提出了挑战。建议咨询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上述问题予以关注并加大研究力度。
各位同事: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始终得到了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以及各位委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财政部金人庆部长表示衷心地感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受托人、理事会及咨询委员会的同仁们一道,共同为深化会计国际趋同而不懈努力!
谢谢主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