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民国会计师逝去的背影
2008-12-23 03:11
作者:张连起,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
晚清时期(1843~1910年),英美人士薛迈罗克、克佐时、达利、汤笙等,在上海设立西方会计师事务所,其服务对象包括洋行、江海关、盐务、铁路和邮政,以及私营工商企业。民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会计事务纠纷受制于外国列强的不公正现象增多,“国人之含冤不白者,不可胜数”(谢霖),迫切需要中国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浮出历史地表。
民国7年(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的《会计师暂行章程》中规定:“会计师受有委托时得办理关于会计之组织、查核、整理、证明、鉴定及和解各项事务”。民国16年以后,工商企业的崛起,使得会计师的执业范围不断扩展。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会计师注册章程》中规定:取得注册证书的会计师在承办业务时,要设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由1名会计师独立经营,也可由多名会计师联合经营。
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奠基者就此浮现。奠基者的意义,正在于让后世感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格局、大视野。巍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大厦,由开一代先风的大师奠定了基石。他们的学贯中西,他们的矢志不渝,他们的伟岸人格,让我等后学禁不住仰望其逝去的背影,捧出一瓣心香,遥寄虔敬之情。
我愿在宁静的心底一一镌刻下他们的名字——
一、谢霖
谢霖(1885—1969),字霖甫。
先生少年东渡日本,攻读明治大学商科,1909年毕业获商学士学位。回国后,应试经济特科,被清政府收入商科举人学衙。因才华过人,深受当局重视,先后派任大清银行(即后来的中国银行)总司账、交通银行总会计、中央银行秘书长职务,还先后兼任湖南明德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教授以及光华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等职。
先生以钱庄、票号的中式账为对象,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开设讲习所,分批调集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将收支单式记账改为借贷复式记账。1912年总结两行会计改革实践,加以系统化、规范化,编著了《实用银行会计》一书(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为小商店设计了《改良中式账》,著有专辑,使小商店在结账、纳税时具有规范的数据。先生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改革会计一举成功,震动了经济界,全国工商企业争相效法,使我国由传统的单式记账向科学的复式记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为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我国的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生有感于日本在1914年前后纷纷创立“会计事务所”,出于维护我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的考虑,遂于1918年6月上书农商、财政两部,建议设立“中国会计师制度”。农商部是当时北洋政府主管全国工、农商业经济的部门,认为谢的申请“有利商民”,应予照准,并委托谢霖起草了《会计师暂行章程》10条。
先生在银行周报上刊出广告,与秦开等人在北京、天津分别设立正则会计师事务所,面向社会公众,执行公共会计师业务。于是,先生便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就成为我国执行公共会计师业务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饶有兴味的是,先生在北京设正则会计事务所后,某律师认为抢了他的生意,对先生恶语相伤,进行人身攻击。先生认为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人不能理解,一笑置之,未与争辩。
然而,先生在交通银行任职,事务繁忙,无暇顾及事务所之事,而会计师职业在京津地区尚未被社会所认知,故业务甚少。上世纪30年代以后,先生鉴于上海工商业发展快速的势头,转在上海设立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开业后很快赢得上海工商、金融界的信任,业务迅速扩展。事务所设四科:计算科——主管查核账目,破产企业之清算与财产管理,会计证明与鉴定,常年会计顾问等事项;设计科——主管各类企业会计规程、制度设计等;文书科——办理公司、银行登记,商标注册,代拟会计与商事文稿等;总务科——主管其他杂项事务并协助主任会计师工作。之后,事务所又在南京、济南、汉口、长沙、重庆、成都、广州等城市设立分所30余处。凡设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地方,都办有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为经济主体培养了大批初、中级会计人才。
先生审慎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会计制度。如1934年山西省政府修建同蒲铁路,邀请上海几家会计师事务所代拟会计制度,惟有正则事务所应邀前往。经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先生将会计科目、凭证、账册、报表系统化、规范化,实施效果明显,得到国内铁路界会计专家的高度赞赏。先生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不倦教诲: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即或当时法律不够完善,只能遵从,但可反映意见。要学法懂法,要学习民法及刑法有关部分,要学习有关商事法规,办事要持公正态度。要以单据、账册为依据,不应虚伪呈述,不能稍涉偏私,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先生承办管理咨询业务、履行会计顾问职责亦很出色,1944年,重庆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作为中国实业界代表,出席美国国际通商会议,特邀先生同去。会上卢作孚与加拿大代表谈妥以1275万加元购买九艘轮船。先生向加方索要造价单及预算方案,经审核发现,按照美国国际造船价格标准,加方定价偏高。双方再次研讨,加方同意减收150万加元。此事使外国代表非常佩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即授予先生为名誉博士。
先生治学严谨,著述等身,其中有《银行簿记学》、《簿记学》、《改良中式会计》、《中国之会计师制度》、《实用银行簿记》、《实用银行会计》、,《银行会计》、《会计学》、《成本会计》、《铁道会计》、《审计学要义》、《商人通义讲义》、《现行公司法要义》、《现行票据法要义》、《海商法要义》、《破产法要义》、《实用政府会计》、《实用基础簿记》等等。《实用会计》一书,为中国会计学引入了“借”、“贷”和“借贷记账法”名词,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基础。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在日本东京出版,同时在中、日两国发行,成为中国学者系统介绍西方复式簿记的经典著作。
先生之行,开启门扉!
二、徐永祚
徐永祚(1891-1959),又名玉书。
先后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科(1915年)。毕业后在天津中国银行担任练习生。曾任上海《银行周报》编辑、主编,银行公会书记长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会计科长和常务理事、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先后担任神州大学、上海商学院、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上海物品交易所常务理事。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
1921年获得会计师证书并执业,在上海设立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中国1949年之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抗战时改称正明会计师事务所),并举办会计培训班,普及新式簿记知识。先生的家乡海宁县也在其帮助下,以《改良中式簿记》为教材,办起了会计补习班。先生在30多年的会计师活动中,培育了大批财务会计管理人才。
在工商企业流行中式簿记的彼时,先生编著《改良中式簿记》一书,出版后颇受工商企业欢迎,纷纷采用。先生所创的收付记账法,在税算会计、商业会计领域沿用至上世纪90年代。1933年12月24日,他应上海市商会之请,发表了改良中式簿记的演讲,并举办改良中式账簿表单展览,陈列账簿表单共四五十种,参加者竟有万人之众。
1937年八一三淞沪之战爆发,上海人民踊跃捐献,支援前线。先生经手所有捐款捐物的文件和账册。后来被日本侵略军侦悉,将其拘捕监禁,再三逼问财物所在;先生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后经多方营救获释。
先生创办的正明会计师事务所下设计核、训练、出版三部,承办查账、会计制度设计、会计管理与整理、会计证明与鉴定、财产清算与管理、会计事务咨询顾问、代办纳税申报、注册登记、审计与会计人员培训、出版会计刊物等事务。在事务所开办的20多年间,业务迅速扩展,拥有资本较大的固定客户有:上海金融界的“南四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以及工商界的天厨味精厂、上海安达纱厂、天原化工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出版界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40年代后期,业务渗入慎昌洋行、英美烟草公司等外资企业。为了实践中式会计改良的构想,先生先后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五洲药房等企业试点,经他设计指导,实行改良中式簿计的企业,不下四百家。先生还创办《会计杂志》,介绍国内外财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开展会计学术研究和改良中式簿记的宣传,闯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会计改良之路。先生撰写了大量著作和论文,其中较大影响的有《改良中式簿记概况》、《英美会计师制度》、《决算表的分析》、《所得税与会计》等,这对于丰富中国会计、审计思想,改良中式会计起到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推动作用。
先生之德,仰之弥深!
三、潘序伦
潘序伦((1893—1985),又名秩四。
民国16年(1927年)1月,先生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39号创办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改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该所初创之际,只聘用助理人员1人。以后业务迅速发展,到1937年已拥有工作人员70多人。分设主任会计师室、计核科、文书科、法律科、信托科、总务科、编辑科以及学校部。
各科(部)负责的业务项目是,计核科:常年会计顾问,常年或临时查账,设计会计制度,破产清理;文书科:公司登记,商标注册,申请专利,代拟会计及商业文件等:法律科:常年法律顾问,工商企业、个人法律诉讼,破产债权、债务诉讼;信托科:担任清算人、破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外商科:承办外商企业的分支公司登记,商标注册,申请专利等;编辑科:编写立信会计丛书,编辑立信月报、会计季刊;总务科:办理人事、会计、档案和后勤供应等;学校部:负责多种形式的会计学校(包括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各种补习学校)的教务工作。
先生所在的事务所承揽了不少大中企业的查账工作和会计顾问工作,其中工商企业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永安纱厂、申新纱厂、大中华火柴厂等。金融业有中国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国国货银行等。社会团体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等。接受委托的外商企业有百家之多,其中有美商的联合航空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英商的怡和洋行、太古轮船公司等,为此事务所增设一个外商科。民国19年(1920年)以后,事务所先后在杭州(1930年)、桂林(1939年)、重庆(1941年)、南京(1946年)、广州(1946年)、天津(1948年)等大中城市设立分所。并创办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编辑出版立信会计丛书,以适应各级立信会计学校教材之需,扩大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影响,提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业务质量,成为当时规模最大、职能齐全、影响最广的会计师事务所。
先生推广应用“新式簿记”,书写了中国现代会计史的第一页;先生创设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职业教育、会计宣传出版“三位一体”的“实业组合链”,塑造了现代会计“产学研一体”的模式雏形;先生首倡诚信文化,揭示了会计职业存在的本质,为后世注册会计师树立了标杆;先生著述甚丰,编译良多,时至今日会计界使用的不少名词和概念,仍拜先生之赐;先生桃李芬芳,遍及宇内,为中国会计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厚重的人才基础。
先生是新式簿记的创始者。众所周知,中华会计文明源远流长,早在4206年前的大禹时代,即徐徐开启会计帷幕: “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2500前的孔子时代,会计定义卓然凸现:“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著名的“三脚账”与“四柱清册”,更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复式簿记殊途同归;近代中式簿记的一骑绝尘,掩映在商行、票号的账册间……但是,传统会计毕竟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土壤,要想反映和记录以社会化生产、交换为特点的工业社会,会计必然要进行世代交替。正是在这一历史分界点上,先生以其深厚的西学功底和身体力行,使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会计开始了令人击节的现代性、国际化改良。
先生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拓荒者。先生创建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职业教育、会计宣传出版“三位一体”的“实业组合链”,是培养中国现代会计人才的摇篮,是会计实务创新与发展的平台,是先进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孵化器。“寻常一轮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先生的开拓性、系列性、组合型发展模式尤其值得今天的我们萃取其华,凝练其精。
先生是会计理论的引领者。先生一生著述等身,饮誉世界。出版专著、译著30多部,学术论文百余篇,逾千万字。其代表作包括《立信会计丛书》、《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公司理财》、《基本会计学》等,于中国会计学术而言,起到了重大启蒙作用,“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挽王国维碑铭)。
先生是会计人才的播种者。先生生前反复援引王安石的话:“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大意是说,满足大众意愿的,就是财;要想理好财,必须首先设计会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而有了好的制度以后,还必须有公正无私、忠于职守的专业人才来执行。在各个历史时期,由先生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遍布全国各地,远播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粗略计算,总数在二十万人以上(引自陈敏之《潘序伦传》序)。
先生是诚信文化的首倡者。先生谆谆告诫:“夫学识经验及才能,在会计师固无一项可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因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利诱威胁,无所不及。会计师苟无强固之道德观点,则在执行职务之际,在在可以代人舞弊,在在可以为己舞弊。然会计师之为职业,实为工商企业保障信用而设,苟有不道德行为,而自丧其信用,则此职业,即失其根本存在之理由,殊背国家期望之厚意,可不慎哉。”“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的道德准则,既传承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嫁接了西方契约文明的内核,成为先生一生念兹在兹的思想信条,如空谷足音,鸣响于中国注册会计师上下求索的时空,回荡不已。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四、奚玉书
奚玉书(1902-1982),字毓麟。
先生于1920年入复旦大学商学院会计专科学习。1927年获会计师证书,1936年组建公信会计师事务所,任主任会计师。1938年组织创办公信会计用品社。 1939年创办主编《公信会计月刊》,连续出刊96期,持续达10年。1938-1952年主持创办诚明文学院商学系夜大,任系主任。
民国16年(1927年),先生参与创办公平会计师事务所。初期由俞希稷任主任会计师,先后加入者有徐英豪、王海帆等会计师。民国25年(1936年),公平会计师事务所改组,由奚玉书单独组办,改名为公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事务所恪守会计师职业道德,确保服务质量,因而迅速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业务应接不暇,拥有常年客户100多家,较有影响的客户包括:荣氏申新纱厂及其分支企业、严氏系统苏纶纱厂、仁德纱厂、大隆铁工厂、大新振染织厂、正泰橡胶厂等。
在执行会计师业务时,先生显示出卓越的专业才能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国21年(1936年)前后,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合资组建中国航空公司,经双方议定特聘英籍克佐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常年查账。先生闻悉此事,立即与交通部交涉,力劝作为合资一方的交通部应以国格为重,维护民族利益。在先生的据理力争下,该公司根据双方对等原则,同意聘请公平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常年查账。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很多工商企业毁于战火,当时已在外国保险公司投保兵险的正泰橡胶厂,因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袭击遭受重大损失。该厂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诬称该厂系“被流氓抢劫后焚毁”,拒绝任何赔款。先生承接这一棘手的案子对此案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查,最终查明事实真相,迫使外国保险公司如数赔款。先生奋力维护民族利益,敢于挺身与外国同行“拗手瓜”的故事,一时被沪上传为美谈。
先生还对当时的会计师制度做了大量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先后参与了《会计师服务细则》的制订以及《全国会计师协会章程》、《会计师公费标准》的修订工作。
风木萧萧,典范长存!
遥望四位注册会计师先贤大师逝去的背影,我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在执行会计师业务的同时,创办会计学校,培训会计人才,主编会计刊物,出版会计图书。他们既是会计实务家,也是会计理论家,又是会计教育家。他们的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科学合理,他们的人格魅力清丽高雅,他们业已凝结成独树一帜的会计学术与实务智慧瑰宝,闪耀着中国会计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光芒!
我们当学习四位先生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的创业激情,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专业品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道风范,走在职业生涯的大路上,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
我深情遥望民国会计师逝去的背影,旨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唤醒注册会计师史上一段尘封的记忆,并与同仁一道,向这段历史所记载和传承的职业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