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回放>第三届京交会>"专业服务业发展与专业人才成长"论坛

打造会计行业创新中心 推进专业服务业与人才共同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小玫

2014-06-23 01:4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就“专业服务业发展和专业人才成长”这一主题,与大家共同交流。下面,我主要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和视野,谈谈专业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1994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最大的合作项目。今年是园区开发建设20周年。回顾园区开发建设2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园区的发展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缩影,园区在建设初期仅仅是一片农田,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园区建设成果斐然:一是2014年园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二是各项企业缴纳税收超过600亿元;三是20年间创造的就业岗位达70万个;四是在园区生活、居住、就业的人口达到100万人,形成一个小的城市规模。

2006年是园区建设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园区正式启动转型升级。虽然2006年以前园区的工业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但主要依靠外资和制造业是远远不够的。2006年园区建设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大力推动创新,这与今天活动的主题也是相契合的。发展至今,园区启动的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果: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3%提高到40%,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二是各项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如果研发比重占GDP的比重超过2%,该地区就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人才战略

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与发展制造业所依赖的要素资源是不同的。工业化阶段,发展制造业重点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当时,我们赶上了非常好的机会,既有外资的大规模流入,也享受到了中国的人口红利。但推进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基本不适用于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重点是人才驱动,发展过程中我们走出了新的路径。

一是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形成了人才政策体系,推出了专门针对服务业发展的“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意见,园区每年用于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的资金达到2亿元。目前,园区在全国各个开发区中有一项指标是领先的: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才比重达到37%,这说明园区的转型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是不断完善创业环境和条件。我们设立了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大力引进创投资本,现在园区各类创投基金超过300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600亿元。我们还与中组部合作设立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为全国的“千人计划”人才提供资本支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创业的条件。

三是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相比北京和其他大城市,苏州的科教资源比较匮乏。2003年园区专门投入巨资建设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主要目的是结合整个区域产业发展,探索一条以合作办学为特点,以协同创新为方向的发展新路。我们不但引进了国内名校,同时推动他们与国际名校进行合作,比如引进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资源。到目前为止,入住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24所,在校生规模突破7.5万人,为园区专业服务业包括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院校超过10家,每年能够供应一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队伍,也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园区开展业务提供了人才基础。

四是狠抓人才培训工作。我们立足人才培养和培训,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包含高端的领军人才、紧缺人才,也包含高技能人才。我们建立了12个公共实训基地,涵盖了多个产业规模,年均培训规模达到3万人次。同时,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培训管理中心,主要从创业扶持、薪酬待遇、住房优惠、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入住人才提供服务。

三、苏州工业园区专业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以会计为代表的专业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部分。我们非常感谢中注协2010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这个平台非常重要,它集聚了各方资源,使得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推动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成立之时园区还没有一家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到2013年底,在园区注册登记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达到236家,其中会计师事务所有23家,进入全国百强的事务所达到8家,这样的成绩还是比较喜人的。

2013年,园区政府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和地方注协到新加坡学习会计行业人才发展的经验。新加坡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成为亚太的会计中心。我们在借鉴他们发展会计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从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三个层次上探索进一步推动专业服务业人才的成长。

第一,吸引人才,坚持筑巢与引凤并举,促进高端人才集聚

一是通过完善政策引导,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我的体会是,通过这几年示范基地建设,不断聚集各方资源,大力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网络比较发达、高端人才比较多,相对来说对人才吸引力比较大。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人才引到哪里?引进的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其中很多是外来的,我们对他们开办、用房和人才培训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就专业服务业的紧缺和急需人才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提出一些紧缺方向,一年可以提供600个专业服务业培训的指标。

二是推动机构集聚,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基础。一方面,我们为示范基地打造了一个载体,投入近9000万元推出了星海大厦。不仅是会计师事务所入住的场所,我们也引进了咨询机构,形成大家相互交流的平台,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另一方面,注重招才引智。培养人才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责任是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打造信用品牌。我们依托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探索建立信用体系。我们借鉴了中注协、江苏省注协的创先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出了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信用体系。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不断净化市场环境,推动提升整个行业形象,让政府部门放心地把服务交给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我们强化信用监督,建立了行业监管的跨部门沟通机制,希望通过与工商、审计、司法等部门的协作,不断督促和规范专业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从而形成全社会诚信信息的监控体系。

第二,培养人才,就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夯实人才发展平台。通过强化人才培育,提升各类人才队伍质量。因为人才要流动,因此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加大对当地急需的人才培养和培训的支持,也是政府推动转型的重要手段。我们现在每年有600名左右的服务业紧缺人才培训名额,同时还建立了金融和财务公共实训基地,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30多项培训项目,每年年均培训额达到2000人次。我们也鼓励会计师事务所与会计实训基地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为新毕业的大学生打造“最后一公里”的培训服务,吸引他们从事会计行业的专业工作。比如,园区内的苏州众勤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企业经营会计账目模拟实训项目,他们建立一个模拟环境帮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实操,以便使他们可以顺利入职。

第三,留住人才,营造宜居工作综合环境,调动人才积极性。这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因为有一些工作不是单个企业能够开展或解决的。我们重点是营造人才宜居、工作的综合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也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园区和各个政府部门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有的时候政府多留出一些空间,专业服务业就有更多的服务空间。

一是转变职能,推行政府购买会计服务。在2010年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创建的时候,我们就以推动政府服务外包为切入点,探索并大力推动海关监管、个税税收稽查、转让定价咨询、社保缴交稽查等服务外包,会计外包服务已经成为政府服务的嵌入式软件。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张克董事长,在中注协和园区的协调推动下,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和园区地税局就国际税收风险管理服务外包协议在第二届 “京交会”上的成功签约,实质性地推动了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目前,园区创新业务项目已经达到了6328项,累计收入已经达到1亿元。当初我们开展政府外包业务时,是由我们推动政府部门来合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宣传,在今年召开示范基地会议的时候,各部门的态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家普遍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和理念,就是要还权还责于企业。政府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力量既可以保证政府有效的监管,又可以不出乱子,因此大家都有积极性来做这件事,现在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未来,专业服务业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领域,一定能够大有所为。

二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四年前,园区推出了优租房模式,累计建成近50万平方米优租房,主要为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提供两到三年的过渡性、周转性住房,拎包入住的同时,享受比较低的租金。现在,这项优惠政策已经全面对专业服务业开放。

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宣传推介,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示范基地网站、示范基地和会计学会电子期刊,对行业政策、工作成果以及行业领军人才、新业务能手等先进事迹进行适时的宣传报道。通过协办大型专业服务业发展主题会议,以及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参加专题会展等一系列活动,打响园区专业服务业品牌。2014年,我们也制定了一个计划,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各类协会要加强合作,不断推动,向他们宣传我们园区示范基地的创新业务和创新点,以及我们专业机构的服务能力,使专业服务业的品牌不断做亮。

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以中注协“人才队伍建设年”为指导,继续借鉴新加坡发展专业服务业的经验,认真研究推动行业发展的相关举措,力争实现“机构增长保质保量,创新业务卓有成效,从业人员实现倍增”三大目标,重点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才队伍,重点优化会计行业的产业政策环境,重点强化对会计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合力打造会计创新中心,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转型需求相适应。

谢谢大家!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