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媒体传真

《中国会计报》:“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提升审计质量”会议观点

2021-03-22 04:39

   

中国会计报 2021-3-19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世忠:

 

 

 

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注册会计师每年都可以发现大量错误和舞弊,保障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作出重要贡献。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基于抽样,调查手段亦有限,有其固有局限。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的场所,注册会计师是财务报告生成链条的重要一环,但不能成为资本市场风险的“保险公司”。

 

针对如何提升审计质量、防范舞弊风险,黄世忠认为:

 

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事务所发现舞弊的能力。改进审计程序和底稿的设计,解决执行时流于形式的问题。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对事务所的监督,可以把“放飞机”作为下一阶段审计监督的检查重点,让事务所重视起来。在监管过程中,要从对审计质量影响程度的角度出发辩证看待举报,强调过罚相当。

 

最后,财务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审计质量,要全面净化审计生态。例如,引入财务造假“吹哨人”制度,加大对举报的奖励,严惩第三方配合造假,有必要对第三方配合造假进行立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龙平:

 

 

 

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资本的逐利性决定资本市场上的财务造假难以完全被消灭。在当今经济形势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舞弊愈发复杂和猖狂。因此,要秉承全面、客观、积极的态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首先,注册会计师行业要自省、自查、自纠、自强。目前的主要问题不是准则不好,而是少数人没有将准则的精神和要求执行到位。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准则要求,保持职业怀疑,提高理解和执行准则的能力。要加强对事务所高层领导的培训,提高其重视程度。总结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全行业的信念感和使命感。

 

其次,要加强与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协同,特别是加强与最高法、最高检的合作,强调在监管和执法过程中依法处理、专业处理、适度处理。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虽然出现了少数审计失败案例,但注册会计师行业主流是好的,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出问题的只是极少数。对于真正存在问题的少数“害群之马”,我们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及时止损,严惩行业“害群之马”,净化行业环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联生:

 

 

财务信息生态系统涉及企业管理层、公司上游与下游、银行、审计机构等。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对财务信息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推进立法、修法工作,厘清各方责任。

 

资本市场中的审计失败,归根到底还是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和内部治理水平。

 

在信息中介机构中,审计业务收费偏低。相对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收费较低;加上我国目前审计市场分散,竞争激烈,压低了审计收费,因而流失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作假成本低,责任很难落实。一方面要限制过低收费,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提高处罚的有效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

 

 

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会计计量有其固有的技术局限性和不完备性。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最大问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会计处理技术可以缓解但无法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企业有可能借此机会造假谋取不当利益。

 

因此,要充分发展和完善各市场主体对会计问题的制衡作用。目前,资本市场缺乏市场惩罚机制,信息中介的声誉效应不明显,投资者对怀疑造假的企业没有有效的利益制衡工具。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执行事务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委员杨雄:

 

 

注册会计师每年在年报审计中都能够发现大量的会计差错,通过审计调整的方式,保障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为服务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作出重要贡献。这些差错有些是会计主体的判断出现错误,有些则是其管理层或治理层舞弊而致。

 

近年来,相关审计准则不断完善,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理解和运用准则的能力,做到勤勉尽责。

 

在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很多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作用比较滞后和弱化,使得本应防范和化解的风险不断叠加,在市场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需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市场各利益主体通力协同消除。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丹:

 

 

新审计报告准则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推动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监管机构沟通的重要桥梁。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计报告沟通重大、关键问题,希望未来审计报告不会趋于模板化,体现出信息含量。在一些小规模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与公司审计委员会或公司高层的沟通缺失,注册会计师应加强与审计委员会的沟通。

 

对于行业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直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加入注册会计师行业。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技术部合伙人杨昕:

 

 

由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提供的是合理保证,同时审计存在固有限制,行业应加强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沟通,使社会公众了解审计工作的性质。

 

在防范和抑制财务造假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发挥好“看门人”的作用。

 

在衡量责任方面,非常赞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有关人士在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的看法。在有些财务造假案件中,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造假活动,如串通舞弊等,因为核查手段等限制没有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对“看门人”坚持过错与责任相一致、过罚相当。同时,更加重视“追首恶”,进行精准打击,从根本上遏制财务造假行为。

 

信息化和科技创新为审计方法发展提供新动能。事务所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包括开发工具成本、培训新一代审计人才成本、软硬件的成本等,但是目前信息化数据分析手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一个原因是部分企业还没有达到信息化水平,提供的数据量有限。因此,建议企业相应提升信息化水平、财务规范化水平。

 

此外,目前监管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例如在IPO审计时,监管部门通常要求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核查实控人、董监高的个人银行流水信息,以应对舞弊风险。但在公司上市后的年报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没有法定权利要求实控人、董监高提供此类的信息,即使提供,其也可能不完整、不准确。注册会计师基于法律框架下的职责,审计范围存在边界,审计取证手段也存在限制。因此,财务报表的审计边界和取证手段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艳艳:

 

 

针对目前存在的期望差距,在关键领域引入大数据技术以及超常规的审计程序,并鼓励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报告作出沟通,可以更好地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价值。

 

针对目前存在的风险评估流于形式问题,可以鼓励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分析性程序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更好地防范舞弊风险。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晓梅:

 

 

财务造假和审计失败是资本市场信息失真的两个环节。建议证监会和司法部门加强沟通,严刑峻法,重罚财务造假的始作俑者,而不是把压力集中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信息失真问题。

 

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加强对审计业务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筑牢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守护墙”。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叶康涛:

 

 

对事务所不仅要有惩罚,也要有奖优,可由第三方学术机构对事务所审计质量进行评级,这对行业提升审计质量有推动作用。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业务的理解,如果我们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只懂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不懂业务逻辑,对被审计单位的商业模式、技术特点、行业特征不够了解,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此外,当事务所发现被审计单位有财务舞弊迹象时,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向相关监管机构报告,发挥维护公众利益的作用。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副主席芮怀涟: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正在开展舞弊和持续经营项目,我们对全球近二三十年财务舞弊行为调研发现,审计师没有达到应有责任的原因不是审计准则的问题,而是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当然,审计准则是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在审计证据方面,随着科技发展对审计证据的影响,第三方审计证据存在不可信问题,国际上也存在该问题,因此,审计证据准则需要在这方面进行修订。此外,审计证据对审计师存在偏见,因为审计师找到的审计证据通常是审计师希望可以相信的证据,而不是与审计师想得到答案不一致的证据。因此,重要的是业界要先做好自己,打好基础,再为自己辩护。

 

我们不仅要国际准则中国化,而且要中国准则意见化,要向国际提出中国意见,使国际准则反映出中国情况。相关调查表明,对企业内控有要求的国家,财务舞弊会减少。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监管中,相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更注重审计师做企业内控审计。国际上认为,企业内控对减少舞弊十分有价值,我们国内可以作进一步探讨。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治理委员会主席陈箭深:

 

 

讨论这一话题应当有两个前提,一是财务造假总会存在,这就像是疾病,人总会患病,我们不可能彻底消灭疾病。二是如果将审计工作比作常规体检,而出具的却是诊断报告。体检结果只能显示检测指标,而不能完全确定是否健康或患病。这在审计理论上是有问题、有缺陷的。

 

从审计自身的角度出发,应当从理论、制度(准则)和程序3个层面来审视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审计发展至今,审计理论并没有重大突破,审计固有的局限性一直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审计准则越来越完善,除了一些表述上可作适当调整,其余没有多大问题,基于审计准则和事务所内部规范的审计程序和质量管理制度本身也问题不大,问题主要出在审计程序的实施和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上。

 

审计程序的实施是靠人的,只要是人,就可能犯错误。而审计程序(技术)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即便程序实施到位,也不一定就能发现错报漏报。

 

发生了审计失败,从人的角度讲,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事务所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例如,如果事务所因历史原因内部存在“山头”,就可能无法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还有事务所文化层面的问题,如果一线审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者感觉待遇不公,又如何要求他们真正地尽心尽职?

 

从技术的角度讲,我们自2004年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但风险甄别、风险评估等带有相当的主观性,与实质性程序的关联度也不高,多少流于形式,缺乏对实质性程序应有的“导向”作用,实质性程序的实施变成指向不明确的“完成底稿”。

 

因此,提出4点建议。一是可以把审计失败看作“医疗事故”,建议协会发起建立责任鉴定机构,严格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对会计师应承担责任的性质、程度等进行甄别和鉴定,并如实向公众报告,以防媒体和公众将审计失败笼统地理解为就是“造假”。

 

二是促使事务所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倡导事务所培育健康的“合伙文化”。中注协去年对事务所百强排名的改革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改革。例如,对受处罚减分,可以根据之前所说的责任鉴定结果(性质与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分值。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议由注册会计师行业一起努力开发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平台,使审计判断以数据为依据,减轻对经验判断的依赖。

 

四是加强行业公关,加强与媒体、学术界交流。审计的专业性很强,让社会公众完全理解是做不到的,但媒体、学界应当完整、客观地理解审计、理解行业,以避免媒体发出可能的误导信息而伤害行业,避免学校老师不经意间不鼓励学生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使部分学生对行业失去信心,降低行业的吸引力,从而避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受到影响。

 

链接:

 

https://api.zgkjb.com/news/shareH5/129645

网站管理:中注协党委办公室(综合部)技术支持:中注协信息技术部电子邮箱:webmaster@cicp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邮编:100039电话:010-88250000
版权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京ICP备05032222-1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122号